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瓷器,何以代表“中国”?| 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2025-10-13 10:53| 发布者: hljtx| 查看: 16| 评论: 0

摘要: 泥沙入手经抟埴,光色便与寻常殊。中国是世界上陶容器起源最早的国家,更是世界上瓷器发明最早并领先千年的国家。中国瓷器不仅是科技、艺术与文化的结晶,更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形象。2023年 ...
          泥沙入手经抟埴,光色便与寻常殊。中国是世界上陶容器起源最早的国家,更是世界上瓷器发明最早并领先千年的国家。中国瓷器不仅是科技、艺术与文化的结晶,更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形象。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景德镇考察调研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瓷器,与“中国”有着一样的英文名,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特质,深刻反映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明正统青花麒麟纹罐 天津博物馆藏

瓷器历史:

一部形象的中国史


“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瓷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烧制陶器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文明产物。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陶与瓷的质地不同,性质各异。《天工开物》中对陶器的定义为“水火既济而土合”。中华先民在长期烧制陶器的实践中,通过改进对原料的选择与处理,提高烧成温度,并发明了釉,瓷器便应运而生。

东汉晚期,以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釉瓷烧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完成了从陶到瓷的过渡,中国由此成为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考古资料表明,东汉晚期浙江上虞小仙坛窑址烧制的瓷器符合早期成熟瓷器的标准。这一时期,上虞地区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极大发展,曹娥江两岸傍山近水处窑场林立,窑址达37处之多,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制瓷基地。

早期瓷器大都属于青瓷系统。“青,东方色也”,我国是农业大国,青色是万物生长的颜色。青釉瓷器将抽象的色彩体现于具象的器物上,使中国农耕文化与青釉瓷器意境相融。此外,青釉瓷器追求温润莹澈的效果,常常以“玉”和“冰”为喻。因此,兼有玉之优雅与瓷艺特质的青釉瓷器,自诞生之日便赢得了人们的认可与喜爱。

唐宋时期,瓷器生产空前发展,名窑迭出,品种繁多。隋唐时期,兴盛的南方越窑青釉瓷如冰似玉,北方邢窑细白瓷类银似雪,共同形成我国陶瓷史上“南青北白”两大体系。两宋时期,除青、白两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纷纷兴起,出现了举世闻名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和越窑系、龙泉窑系、建窑系、景德镇窑系、耀州窑系、磁州窑系、定窑系、钧窑系八大窑系。

在宋代的瓷器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官窑瓷器,深受道家文化的影响,追求淡雅清幽的装饰风格,器型秀美小巧、线条优美。民窑瓷器则充分展现其作为日常器物的特点,器型简单实用,装饰朴实率真,反映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折射出传统儒家的家国观念。官窑与民窑风格迥然,各领风骚,使宋代瓷器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

明成化青花婴戏图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时期,我国制瓷业迎来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彩绘瓷、雕塑瓷成就辉煌,青花瓷成为瓷器的主流。景德镇奉御督造瓷器,始于宋朝,元、明、清因袭。明清时期,朝廷委派督陶官前往景德镇,负责生产专供朝廷用瓷,景德镇逐渐成为闻名天下的“瓷都”。

中国瓷器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发展日臻完善,品种与工艺都达到历史上的较高水平。康熙时期瓷器造型古拙,凝重而质朴;雍正时期瓷器轻巧俊秀,精雅圆莹;乾隆时期瓷器精工细作,繁缛华丽。粉彩、珐琅彩、像生瓷等是康雍乾时期制瓷工艺的重大发明。

一部瓷器史,半部中国史。瓷器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一部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凝聚了中华先民的智慧与才艺,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灿烂多姿的中国瓷器:

中华民族智慧与审美的象征


瓷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凝聚了中华儿女的匠心独运。两千多年来,瓷器从原始青瓷发展到成熟瓷器、白釉瓷器,再到各种颜色的釉瓷,纷繁多姿,无不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对美的不懈追求。

越窑青釉瓷,清雅脱俗的自然之美。青釉瓷器源于夏、商时期的原始青瓷,越窑是我国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窑。越窑青瓷釉色“温润如玉”、造型“美善相乐”、装饰“大美无美”的审美特点,对后世白釉瓷器、彩绘瓷的发展有着广泛且深远的影响。越窑青瓷釉色光亮,淡雅清澈,给人以宁静清新之感,是古人热爱自然的内心写照。越窑青瓷精品之一的秘色瓷“姿如圭璧,色似烟岚”,道出了古人“尚玉”的审美意识和“以玉比德”的理想人格。

越窑青瓷无论是作为生活用具、装饰器皿,还是文房清供,都追求器物外形与功用的结合,物为器添趣,器为物之托,突出“美善相乐”的美学思想。“大美无美”则指越窑青釉瓷追求“意”的无限效果,认为自然无为是美的本质,朴素的装饰在青釉的衬托下,影影绰绰,虚虚实实,显得典雅静谧。越窑青瓷集儒、释、道三家之文化精华,展现了古人“虚静”的生活哲学,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宁静淡泊、克己中庸的性格特质。

明 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 故宫博物院藏

德化白釉瓷,修心向善的朴素之美。白釉瓷器兴起于隋唐时期,德化白瓷是我国白釉瓷的代表,盛于元明,有“中国白”之称。德化白瓷以质取胜、以白夺目,题材多元、内涵丰富,其瓷塑更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精品。

德化传统瓷塑作品造型优美,题材以佛造像、传统神仙、仕女和宗教历史人物为主。经典作品如明代瓷塑艺人何朝宗塑造的一尊掌管功名禄位的道教神仙文昌帝君像,其头戴官帽,身披官服,左手持经书,右手藏露于袖中,神情严肃,但双眼中又透露着慈爱的目光,给人以素然起敬与亲和之感。德化瓷塑在细腻逼真的艺术雕塑中表达着崇德向善的含义,引导观者修行向善,修心向上。

吉州窑黑釉瓷,静谧深邃的禅茶之美。黑釉瓷器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黑陶,到宋代受禅宗文化和茶文化的影响,逐渐发展形成以建窑、吉州窑为代表的黑釉瓷窑系。禅宗美学追求一种随缘适意而又生机勃勃的自由境界,黑釉瓷器以“空灵”“极简”之色体现禅宗的审美观。

Archiver|小黑屋|黑龙江省陶瓷行业协会 ( 黑ICP备2025042040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5 10:41 , Processed in 0.06341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